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羅東社區大學

羅東社大植物班陳建志老師帶領走讀大湖溪(林朝陽攝)

文/羅東社區大學校長 吳國維

人生的學習很難預料,有時不經意的啟發,或是一種共同生命的體驗,就能長出燦爛的花朵。為了守護蘭陽平原珍貴的平地野溪──大湖溪,從今年年初開始,有許多老師帶著年輕的學子投入,有拍紀錄影片發表、有寫詩表達關心、也有帶領走讀瞭解脈絡,在看似稚嫩的臉上,這些學生們有著比一般人更堅定的信心。

大湖溪上游的羌仔連埤水質清澈(林朝陽攝)

顏廷伍是北成國小的老師,經常陪伴有影像興趣的小朋友們拍攝紀錄影片,4年前看到宜蘭農舍問題,於是陪伴學生完成「田.滿」影片,並且奪得大獎.這部影片讓人對於宜蘭農田地景地貌的改變有更多省思。而今年年初,也帶領二位北成國小學生朱耘禛、鐘心妍拍攝大湖溪紀錄片,耘禛在日前於羅東社區大學辦理的行動論壇進行分享時表示,一開始只是想用攝影機紀錄大湖溪美麗的身影,但慢慢的經過在地居民訪談、周圍環境的觀察、以及加入公民團體和規劃單位的說明後,她有了更全面的瞭解,並且提出自我觀點:當下大湖溪最迫切的問題不是整治,或許保留原初面貌有更好的結果。

大湖溪是蘭陽平原珍貴的平地野溪

王沛芬是宜蘭高中教師、陳曜裕是蘭陽女中教師,二位合作帶領宜中、蘭女學生進行跨校詩歌下午茶,用創作瞭解自我,也用創作關心環境。在日前的水圳音樂會中,老師將同學們各別寫作的作品,融合成一首詩,名為「溪絆」,沛芬老師說:溪絆正是「攜伴」,人類文明在絆了一跤後,覺察唯有與自然同行才走得長久。並且強調學生們能團聚在一起感受溪流,是溫暖的,寫詩是,朗誦如此堅定而暖熱的肺腑也是。音樂會演出當天,許多人看到同學們用心的演練與詮釋,不覺流下感動的眼淚。要不是事後分享大家說出感受,也許這些充滿熱血的年輕學子並不知道原來詩歌有如此魔力,讓這些長年投入環境關懷,又遇到許多挫折的大人們產生非常大的鼓勵作用。

宜蘭高中、蘭陽女中同學朗誦共同創作-溪絆

陳建志是一位國中教師,也是社區大學植物班老師,長期帶領社大學員遊山玩水,而在親近山林的過程中教學生懂得如何尊重大自然,懷抱「江山是主人是客」理念,謙卑的走入大地的胸懷,用眼睛、用身體感受大自然美妙造化的生長樣態。

羅東社大植物班陳建志老師帶領走讀大湖溪(林朝陽攝)

參加大湖溪守護行動,建志師帶領社大學員進行大湖溪植被調查,從喬木、灌木、地被草本、著生、到攀緣藤本,都一一加以紀錄,並且將數據提供給第一河川局做為生態永續運用的參考。而陪伴國中學生們快樂成長也是這個班的宗旨,這些大人同學們在建志老師的號召下,今年帶領國中學生走入大湖溪,體驗這條野溪的自然魅力,同時將帶領國中學生認識大湖溪上游的隘勇古道,訓練學生們成為步道小小解說員。

羅東社大陳建志老師導覽大湖溪上游的隘勇古道植物生態

因著守護大湖溪,串起這些感動的故事,有一位年近九旬的阿媽在看完二位剛升國一小朋友的大湖溪紀錄片後,心有所感的表示,這些小朋友將來對社會一定有很大的貢獻。感謝廷伍老師、沛芬老師、曜裕老師、建志師,是您們的用心灌溉,為環境守護播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註:本文刊登於108年10月15日出刊之宜蘭、羅東社大「噶瑪蘭ㄟ花蕊」月刊。

羅東社區大學簡介:

宜蘭縣沒有水庫,守護宜蘭的好山好水,就是守護下一代的未來。透過走讀貼近土地、辦理論壇遠望未來。羅東社大是一個溫和的社會運動團體,以落實培育積極公民為使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