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溪望・見學」2023台日河川公共治理公民論壇-渡邊先生Groundwork三島30週年經驗分享】演講全文

流域學校

「溪望・見學」2023台日河川公共治理公民論壇—整體活動參考資料

雲林山線社區大學當日論壇側記FB貼文

現場翻譯:#雲林山線社區大學校長黃世輝;紀錄:#社大全促會柯穎瑄

渡邊先生:

大家午安,今年正好是「NPO法人Groundwork三島」成立30週年,我介紹一下GW三島三十年的經驗。

我們之所以開始GW三島,其實也是跟這裡(雲林溪)類似,源兵衛川當初也有要規劃成暗渠,因為這個議題,才會有後來的GW,在斗六這邊我們看到的是原來的河川被加蓋,在三島市源兵衛川不是要加蓋,而是要做成暗渠。

在當時的三島市中,河川也快完蛋了,因為真的很骯髒,市容也很骯髒,好像三島市已經無法再生了。在當時,當地的居民、行政單位、企業、社區等,並無法團結一致,一起做事情。我們作為民間組織,當時的想法是應該讓社區居民、NPO組織、行政、企業都可以有所連結,但需要有人去扮演中間可以連結大家的角色,在日文中,這稱作中間資源團隊,在台灣則稱之為第三方中介組織。

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我們想做的運動是什麼?所以我們創造了簡短的一句話讓大家理解,第一句話就是「右手拿圓鍬,左手拿啤酒。」第二句話是「議論不如行動。」與其講那麼多,倒不如在現場直接行動。第三句話是「邊走邊想。」這在台灣叫做滾動式思考。如果要抓住這幾句話,必須要買我的書,讓我簽名。有在賣嗎?買我的書,我會簽名,但如果沒有買書的話,就不能聽下面的分享。

Groundwork是我們的組織,「GW三島」的用意就是要讓行政、市民、企業三者都能夠匯集在一起,市民是要在現場流汗工作的,企業能發揮協助,行政則作為行政的支援。

在三島市中,GW三島做了很多河川相關的議題,但在三島市的工作是不容易的事情。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以雲林這邊為例,社大全促會的楊志彬秘書長今天也在場,就是希望社區大學可以扮演類似GW三島這樣的第三方組織的功能,把大家結合在一起,包含社大的行政單位、老師、居民等。

這個是三島的觀光人數,現在的資料是稍微有些舊的,2019年的時候有714萬人,可是他剛剛有講去年的人數是大概850萬人,整個人數的變化在簡報上可以看得到。三島市除了做源兵衛川的河川整治以外,也包括街區內的改善,到2018年,這兩項東西總共花了大約40億的日幣,在完成後,整個觀光人數就暴增。暴增之後大概450萬人,然後逐漸上漲到800萬人,又稍微下降一點,到去年又上升了,到達850萬人。

所以把河川整治、營造好,就會成為地方觀光的起爆點,能夠把這機會製造出來的,就是雲林縣的水利處。行政單位能夠把一些基礎設施做好,這是基本的,後面就會有市民、NPO組織、企業等好好地運用它,再提高附加價值。

有個重點就是,不管你在這裡做了什麼樣的社會運動,重要的是,會不會因為你的社會運動,而使得居住在當地的居民而感覺到幸福感。這個是針對市民們提問「是否有幸福感,或是問這裡是不是容易居住的地方?」的調查,在2020年的數據是91.7%,在2022年是98%;另外還有一點,三島市屬於日本的靜岡縣,靜岡縣是日本全國各縣相較之下,靜岡縣連續兩年是從外地移入的移居者最多的地方,在靜岡線當中比較的話,第一名就是三島市。換句話說,如果用公所來比較,三島市公所就是全日本移居者最多的公所。

我們是個市民團體,但我這邊寫的是「經營」這兩個字,我們把GW組織想成一個市民公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其實是在填補行政單位、企業單位沒辦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塑造一個安心、安全、安居的社會。

到底什麼樣是幸福的社會?並不是錢多就一定是幸福。簡報第三行寫的是「人是為了人的生活才成為人。」我解釋為「願意做出奉獻的才能成為幸福的人。」從GW三島的角度來看,我們想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三島市?

我自己在一個日本的大學任教15年,我常會問學生,你將來想去什麼地方工作?第一個就是說要去行政人員,要當公務人員;第二個就是要去企業工作,大概是這兩個答案。我們在想的是,除了當公務人員或是當企業的工作人員之外,應該還有另一個在NPO組織或社會企業組織工作的選擇,我稱之為中間勞動市場。剛剛休息時也有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們在鄉村工作,鄉村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其實可以將這些轉換為企業,所以剛剛簡報上寫的是社會企業。在日本也是,從事這樣具有社會價值的工作,其實是另一個重要的就業場所。

我們的工作方法第一個是由下而上的方法,主張現場主義,在現場解決問題,例如,把某處弄得乾淨一點,如果不到現場,就沒辦法改變這小小的社會;第二個是商業力,把它變成是具有賺錢的能力的東西。

在日本30年前通過了一個NPO法,通過後,NPO可以申請登記成為NPO組織,現在全日本約有52000個NPO組織,這三十年來,解散掉的NPO組織有多少個,你們知道嗎?大概有兩萬個已經解散了,其中有3000左右的團體是因為貪污解散,這樣就大概剩下30000左右。換句話講,三十年前增加很多NPO組織後,到現在NPO組織開始有逐漸衰退的情形,在我的想像中,NPO現在應該是要好好努力的時候,卻發現NPO組織開始減少。日本全部人口一億兩千萬,NPO有五萬多個;在英國的話,有6700萬人,你們猜英國的NPO組織有多少個?有五十萬個;美國三億人,美國有幾個NPO組織呢?124萬個。日本只有三萬,非常少。日本完蛋了,所以請你們讓我到台灣來,你們也不要再去日本參觀了。日本政府是個笨蛋,所以才會讓非營利組織變這麼少,只會發錢而已。所以如果各位不小心的話,也會跟日本一樣。

現在日本最大的問題,你們知道是什麼嗎?日本最大的問題就是去年日本的出生人口降到史上最低,不到80萬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到2050年日本人口會只剩下六千萬人,大致減少一半。所以現在的岸田首相,一直叫大家加油生小孩,這沒有那麼簡單,請台灣也要小心。所以,請你們一定要到三島町來,吃很好吃的鰻魚飯,這樣也許可以多生幾個。

剛剛(在簡報上)指的就是源兵衛川,旁邊一些景點非常多,值得看的點非常多。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點呢?因為我們認為它很重要,我們會很小心注意,你不注意的話,可能這些小小的點就不見了,例如湧泉點,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不見了,一個小小的歷史點,不注意就會被破壞掉了。

怎麼樣去發現這些自己地方的小小資源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自己的家為中心,做一個五百公尺半徑的圓圈,每天都去散步走一走看看有什麼?這樣走的話就一定會掌握住那個地方的問題。掌握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要每天一起吃牛肉麵、喝台灣啤酒去討論這個問題到底是怎樣?這樣的話就會看見說,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做什麼事?

然後,要行動,就算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問題,也許是再花兩三天的時間,大家一起做,就把這問題解決掉了。這樣做的話,好像就跟行政單位、公部門沒什麼關係。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地方,對自己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並不是別人叫我們做才做,是我們自己就想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我們一方面會尊重長輩意見,另方面,中年、年輕人就會做實際分工,實際解決問題。

這邊有很多點,我稱作跟水有關的設計,也就是說,在整個三島市中,有很多景點,經常是跟水有關係的。

這邊列了70個改善的地方,也是過去GW三島做過的點,不只是源兵衛川,還有其他很多環境,做公園、在學校做小生態池、森林的營造、讓一些小店可以再生、改善從江戶以來就有的歷史建物,甚至是小水井。這就是過去行動上做過的事情,1993年的小公園,還有水井的照顧等。在這個小鎮裡,就這樣一個一個小景點去改善它。1999年綠地改善,另外這是學校生態池改造。2004年做螢火蟲的故鄉、幼稚園的生態池。回顧來看,每年都做一些東西,一直累積起來。

另外,在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上,在日本常常也都會被破壞掉,例如,這個是一個具有100多年歷史的三島測候所,國家卻把地賣掉了,為了不讓國家把這個測候所的土地賣掉,有兩萬三千人提出意見給公所,最後逼得公所要決定花錢把土地從國家手上買回來;這邊看到原來是一條河川,裡面有個象徵,是一個很特別的叫做梅花藻的植物,那這個植物生長的地方要被開發成住宅,面臨很大的危機,NPO組織就去募款,要把這塊地買下來,這樣的運動做了之後,經過22位議員全員同意,便用公所的錢把這塊地買下來。

我們的組織叫做NPO法人Groundwork三島,其中有營利事業跟非營利事業,我們也成立一個顧問公司,再成立一個農業相關的公司,這兩個公司的社長都是我(渡邊先生),所以這兩個公司賺的錢就會捐一些到非營利組織GW三島,我這樣就沒有薪資了,所以我要想想辦法。你們要捐一些嗎?

(講解照片)這是我們的水源地,這個水源地一年當中的水都是不斷的,現在稍微有點乾枯狀態;這是今年的狀態;這是三十年前。這個環境如果你把它丟著,它可能就會壞掉,那源兵衛川過去也是有很多河水流經這裡,照片裡的兩位長輩都已經過世了,因為這是五十年前的照片;這是源兵衛川改造之前的樣態,所以有些泥沙推積在這裡;這也是源兵衛川很久前的狀態,有很多垃圾、魚的屍體等。

所以就像我們原來的斗六雲林溪也是這樣子,所以才決定加蓋,那源兵衛川是要做成暗渠。如果是各位,會怎麼做?基本上大家都想說,有別人可以幫我們做,我們不必做。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很多人把它當成好像沒看見一樣,所以就變成這樣,繼續這樣;這張是相同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這麼漂亮的地方。所以十分鐘的時間在簡報裡,兩秒就過了。(現場正好遇到控時人員舉牌)

現在就是像這樣,一天裡大概有1000名左右的小朋友在河川裡玩。所以我們就是把這樣的河川,一個恥辱的東西變成光榮的東西。但我們真正的目標是生物多樣性,想要做一個跟很多種生物可以共同生存的河川。

這兩百公尺左右的距離裡面,有一千多隻的螢火蟲,也就是說,在車站下來後走不到10分鐘就可以到達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的地方。在螢火蟲季節中,我每天都在算有多少隻螢火蟲,2014年有1232隻,2002年有3220隻,增加了兩千隻欸。很多市民可能會說,我們環境有變好了,但對我們組織來說,我們必須要有科學的根據,增加兩千隻螢火蟲,就是一個證據。

這個就是梅花藻,河川裡像這樣的梅花藻長了很多,這個是山口先生,他每天都很閒,所以就會去幫忙撿垃圾,你們不要打電話給他(跟他說我這樣說他)喔。

源兵衛川去申請世界遺產,有世界遺產跟世界水遺產兩種,兩個都申請成功了。源兵衛川只有這小段而已,但實際上,這條河不是只有那樣而已,因為他會流到其他田裡面供給灌溉。我們申請世界遺產時,我們是告訴聯合國組織說,一百多年前的樣態跟現在三島市的圖是非常相近的,所以我們是盡量不要改變這個河川,讓百年前的河川跟現在河川幾乎是一樣的路線。

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不斷累積,就像剛剛說的。

最後再補充一下,我剛剛有提到整個社會網絡的重要性。我們做的其實是左邊這條源兵衛川,在下面的地方,向右邊橫過去,就是剛剛說的有梅花藻的小圳道,他就會連接到另一個河川,叫做御殿川,連接起來就會變成一個迴廊的路線。

這是我們御殿川正在做的河川整治的計畫,這條河川跟源兵衛川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下大雨時,這條河會漲得比較高。因此,這邊踏石的部分有高有低,設計成水漲起來時,你可以踩高處,一樣可以走。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都會同時注意安全性跟親水性。所以原來親水不好的地方也改成像這樣的階梯。

我們其實做很多事情,但是因為舉(控時)牌子的小姐可能會衝過來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0325雲林場【溪望˙見學】2023台日河川公共治理-公民論壇

Groundwork三島30週年經驗分享——渡邊豐博先生

#現場翻譯:雲林山線社大校長 黃世輝; #紀錄:社大全促會 柯穎瑄

大家午安,今年正好是「NPO法人Groundwork三島」成立30週年,我介紹一下GW三島三十年的經驗。

我們之所以開始GW三島,其實也是跟這裡(雲林溪)類似,源兵衛川當初也有要規劃成暗渠,因為這個議題,才會有後來的GW,在斗六這邊我們看到的是原來的河川被加蓋,在三島市源兵衛川不是要加蓋,而是要做成暗渠。

在當時的三島市中,河川也快完蛋了,因為真的很骯髒,市容也很骯髒,好像三島市已經無法再生了。在當時,當地的居民、行政單位、企業、社區等,並無法團結一致,一起做事情。我們作為民間組織,當時的想法是應該讓社區居民、NPO組織、行政、企業都可以有所連結,但需要有人去扮演中間可以連結大家的角色,在日文中,這稱作中間資源團隊,在台灣則稱之為第三方中介組織。

為了讓大家能夠了解我們想做的運動是什麼?所以我們創造了簡短的一句話讓大家理解,第一句話就是「右手拿圓鍬,左手拿啤酒。」第二句話是「議論不如行動。」與其講那麼多,倒不如在現場直接行動。第三句話是「邊走邊想。」這在台灣叫做滾動式思考。如果要抓住這幾句話,必須要買我的書,讓我簽名。有在賣嗎?買我的書,我會簽名,但如果沒有買書的話,就不能聽下面的分享。

Groundwork是我們的組織,「GW三島」的用意就是要讓行政、市民、企業三者都能夠匯集在一起,市民是要在現場流汗工作的,企業能發揮協助,行政則作為行政的支援。

在三島市中,GW三島做了很多河川相關的議題,但在三島市的工作是不容易的事情。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以雲林這邊為例,社大全促會的楊志彬秘書長今天也在場,就是希望社區大學可以扮演類似GW三島這樣的第三方組織的功能,把大家結合在一起,包含社大的行政單位、老師、居民等。

這個是三島的觀光人數,現在的資料是稍微有些舊的,2019年的時候有714萬人,可是他剛剛有講去年的人數是大概850萬人,整個人數的變化在簡報上可以看得到。三島市除了做源兵衛川的河川整治以外,也包括街區內的改善,到2018年,這兩項東西總共花了大約40億的日幣,在完成後,整個觀光人數就暴增。暴增之後大概450萬人,然後逐漸上漲到800萬人,又稍微下降一點,到去年又上升了,到達850萬人。

所以把河川整治、營造好,就會成為地方觀光的起爆點,能夠把這機會製造出來的,就是雲林縣的水利處。行政單位能夠把一些基礎設施做好,這是基本的,後面就會有市民、NPO組織、企業等好好地運用它,再提高附加價值。

有個重點就是,不管你在這裡做了什麼樣的社會運動,重要的是,會不會因為你的社會運動,而使得居住在當地的居民而感覺到幸福感。這個是針對市民們提問「是否有幸福感,或是問這裡是不是容易居住的地方?」的調查,在2020年的數據是91.7%,在2022年是98%;另外還有一點,三島市屬於日本的靜岡縣,靜岡縣是日本全國各縣相較之下,靜岡縣連續兩年是從外地移入的移居者最多的地方,在靜岡線當中比較的話,第一名就是三島市。換句話說,如果用公所來比較,三島市公所就是全日本移居者最多的公所。

我們是個市民團體,但我這邊寫的是「經營」這兩個字,我們把GW組織想成一個市民公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其實是在填補行政單位、企業單位沒辦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塑造一個安心、安全、安居的社會。

到底什麼樣是幸福的社會?並不是錢多就一定是幸福。簡報第三行寫的是「人是為了人的生活才成為人。」我解釋為「願意做出奉獻的才能成為幸福的人。」從GW三島的角度來看,我們想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三島市?

我自己在一個日本的大學任教15年,我常會問學生,你將來想去什麼地方工作?第一個就是說要去行政人員,要當公務人員;第二個就是要去企業工作,大概是這兩個答案。我們在想的是,除了當公務人員或是當企業的工作人員之外,應該還有另一個在NPO組織或社會企業組織工作的選擇,我稱之為中間勞動市場。剛剛休息時也有遇到一些年輕人,他們在鄉村工作,鄉村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其實可以將這些轉換為企業,所以剛剛簡報上寫的是社會企業。在日本也是,從事這樣具有社會價值的工作,其實是另一個重要的就業場所。

我們的工作方法第一個是由下而上的方法,主張現場主義,在現場解決問題,例如,把某處弄得乾淨一點,如果不到現場,就沒辦法改變這小小的社會;第二個是商業力,把它變成是具有賺錢的能力的東西。

在日本30年前通過了一個NPO法,通過後,NPO可以申請登記成為NPO組織,現在全日本約有52000個NPO組織,這三十年來,解散掉的NPO組織有多少個,你們知道嗎?大概有兩萬個已經解散了,其中有3000左右的團體是因為貪污解散,這樣就大概剩下30000左右。換句話講,三十年前增加很多NPO組織後,到現在NPO組織開始有逐漸衰退的情形,在我的想像中,NPO現在應該是要好好努力的時候,卻發現NPO組織開始減少。日本全部人口一億兩千萬,NPO有五萬多個;在英國的話,有6700萬人,你們猜英國的NPO組織有多少個?有五十萬個;美國三億人,美國有幾個NPO組織呢?124萬個。日本只有三萬,非常少。日本完蛋了,所以請你們讓我到台灣來,你們也不要再去日本參觀了。日本政府是個笨蛋,所以才會讓非營利組織變這麼少,只會發錢而已。所以如果各位不小心的話,也會跟日本一樣。

現在日本最大的問題,你們知道是什麼嗎?日本最大的問題就是去年日本的出生人口降到史上最低,不到80萬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到2050年日本人口會只剩下六千萬人,大致減少一半。所以現在的岸田首相,一直叫大家加油生小孩,這沒有那麼簡單,請台灣也要小心。所以,請你們一定要到三島町來,吃很好吃的鰻魚飯,這樣也許可以多生幾個。

剛剛(在簡報上)指的就是源兵衛川,旁邊一些景點非常多,值得看的點非常多。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點呢?因為我們認為它很重要,我們會很小心注意,你不注意的話,可能這些小小的點就不見了,例如湧泉點,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不見了,一個小小的歷史點,不注意就會被破壞掉了。

怎麼樣去發現這些自己地方的小小資源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自己的家為中心,做一個五百公尺半徑的圓圈,每天都去散步走一走看看有什麼?這樣走的話就一定會掌握住那個地方的問題。掌握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要每天一起吃牛肉麵、喝台灣啤酒去討論這個問題到底是怎樣?這樣的話就會看見說,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做什麼事?

然後,要行動,就算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問題,也許是再花兩三天的時間,大家一起做,就把這問題解決掉了。這樣做的話,好像就跟行政單位、公部門沒什麼關係。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地方,對自己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並不是別人叫我們做才做,是我們自己就想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我們一方面會尊重長輩意見,另方面,中年、年輕人就會做實際分工,實際解決問題。

這邊有很多點,我稱作跟水有關的設計,也就是說,在整個三島市中,有很多景點,經常是跟水有關係的。

這邊列了70個改善的地方,也是過去GW三島做過的點,不只是源兵衛川,還有其他很多環境,做公園、在學校做小生態池、森林的營造、讓一些小店可以再生、改善從江戶以來就有的歷史建物,甚至是小水井。這就是過去行動上做過的事情,1993年的小公園,還有水井的照顧等。在這個小鎮裡,就這樣一個一個小景點去改善它。1999年綠地改善,另外這是學校生態池改造。2004年做螢火蟲的故鄉、幼稚園的生態池。回顧來看,每年都做一些東西,一直累積起來。

另外,在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上,在日本常常也都會被破壞掉,例如,這個是一個具有100多年歷史的三島測候所,國家卻把地賣掉了,為了不讓國家把這個測候所的土地賣掉,有兩萬三千人提出意見給公所,最後逼得公所要決定花錢把土地從國家手上買回來;這邊看到原來是一條河川,裡面有個象徵,是一個很特別的叫做梅花藻的植物,那這個植物生長的地方要被開發成住宅,面臨很大的危機,NPO組織就去募款,要把這塊地買下來,這樣的運動做了之後,經過22位議員全員同意,便用公所的錢把這塊地買下來。

我們的組織叫做NPO法人Groundwork三島,其中有營利事業跟非營利事業,我們也成立一個顧問公司,再成立一個農業相關的公司,這兩個公司的社長都是我(渡邊先生),所以這兩個公司賺的錢就會捐一些到非營利組織GW三島,我這樣就沒有薪資了,所以我要想想辦法。你們要捐一些嗎?

(講解照片)這是我們的水源地,這個水源地一年當中的水都是不斷的,現在稍微有點乾枯狀態;這是今年的狀態;這是三十年前。這個環境如果你把它丟著,它可能就會壞掉,那源兵衛川過去也是有很多河水流經這裡,照片裡的兩位長輩都已經過世了,因為這是五十年前的照片;這是源兵衛川改造之前的樣態,所以有些泥沙推積在這裡;這也是源兵衛川很久前的狀態,有很多垃圾、魚的屍體等。

所以就像我們原來的斗六雲林溪也是這樣子,所以才決定加蓋,那源兵衛川是要做成暗渠。如果是各位,會怎麼做?基本上大家都想說,有別人可以幫我們做,我們不必做。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很多人把它當成好像沒看見一樣,所以就變成這樣,繼續這樣;這張是相同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這麼漂亮的地方。所以十分鐘的時間在簡報裡,兩秒就過了。(現場正好遇到控時人員舉牌)

現在就是像這樣,一天裡大概有1000名左右的小朋友在河川裡玩。所以我們就是把這樣的河川,一個恥辱的東西變成光榮的東西。但我們真正的目標是生物多樣性,想要做一個跟很多種生物可以共同生存的河川。

這兩百公尺左右的距離裡面,有一千多隻的螢火蟲,也就是說,在車站下來後走不到10分鐘就可以到達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螢火蟲的地方。在螢火蟲季節中,我每天都在算有多少隻螢火蟲,2014年有1232隻,2002年有3220隻,增加了兩千隻欸。很多市民可能會說,我們環境有變好了,但對我們組織來說,我們必須要有科學的根據,增加兩千隻螢火蟲,就是一個證據。

這個就是梅花藻,河川裡像這樣的梅花藻長了很多,這個是山口先生,他每天都很閒,所以就會去幫忙撿垃圾,你們不要打電話給他(跟他說我這樣說他)喔。

源兵衛川去申請世界遺產,有世界遺產跟世界水遺產兩種,兩個都申請成功了。源兵衛川只有這小段而已,但實際上,這條河不是只有那樣而已,因為他會流到其他田裡面供給灌溉。我們申請世界遺產時,我們是告訴聯合國組織說,一百多年前的樣態跟現在三島市的圖是非常相近的,所以我們是盡量不要改變這個河川,讓百年前的河川跟現在河川幾乎是一樣的路線。

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不斷累積,就像剛剛說的。

最後再補充一下,我剛剛有提到整個社會網絡的重要性。我們做的其實是左邊這條源兵衛川,在下面的地方,向右邊橫過去,就是剛剛說的有梅花藻的小圳道,他就會連接到另一個河川,叫做御殿川,連接起來就會變成一個迴廊的路線。

這是我們御殿川正在做的河川整治的計畫,這條河川跟源兵衛川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下大雨時,這條河會漲得比較高。因此,這邊踏石的部分有高有低,設計成水漲起來時,你可以踩高處,一樣可以走。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都會同時注意安全性跟親水性。所以原來親水不好的地方也改成像這樣的階梯。

我們其實做很多事情,但是因為舉(控時)牌子的小姐可能會衝過來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綜合座談】

與會者(男)

渡邊教授、所有與會老師,大家午安,很難得,今天這個雲林溪是我出生也是長大的地方,我從1991年斷片了大概20年,在前面將近20幾年的時間,那時都開蓋著,從小時候我們摸蜆仔兼洗褲,以及現在中華壽司的位置,以前牛墟橋的座址就在那裡,這些都是我小時候非常美好的回憶。當然,雲林溪開蓋時,我對於這政策很讚許,那未來還有很多更好進步的空間。

我本身學方案規劃,對於這部分非常熟悉,很認同渡邊教授的建議,很具有前瞻性,渡邊教授提到,把流域分成區塊性,稱為小系統,跟人的系統是一樣的,我們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像這樣用拼圖的方式形成整體,但是我們思考的模式是先整體、分割、整體,這樣三明治的思考方式做未來流域改善願景,未來可能會更好。

目前我每兩週都會回斗六,晚上會在雲林溪周邊散布、運動,也回憶小時候。我發現幾個問題:

首先,夜間照明跟自然生態的平衡,剛剛也提到生物多樣性,現在夜間照明很亮,台中的柳、綠川我很不認同,他們做了很亮的東西,可能會造成生物夜間作息的混亂,影響生態多樣性的正常。

第二,舊城區與流域連結的風華再現,我們的流域變得很新,但是舊城區還是很髒亂。

第三,我們很重視本土化,很重視文化踏查,可是國際化不足。我沒有看到雙語或是多語的指示牌,在斗六,很多朋友來說會迷路,還是很亂,雖然斗六市的舊城區像是棋盤式的,但是指示牌不足。

第四,開蓋後,小時候很多大樹都不見了,唯一的大樹就在官邸兒童館,對面現在要蓋社會住宅,沿路走,你會發現,都沒有樹,夏天缺乏遮蔭處,很難留住人。

第五,河川流域的色彩,現在只看到綠色跟灰色,未來可以增加更多色彩,會更豐富。小時候不是這樣,我們缺少泥土,現在都是水泥。

第六,舊城區有很多長住人口,這有關社會福利,如何跟社會福利做個交織?這也是台灣人口老化的課題,雲林縣非常嚴重,這問題跟流域有沒有關聯性?有沒有可能可以來做研究呢?

與會者(女)
我是土生土長雲林溪流域的小孩,我生在雲林溪發源地,是在荷苞山山腳下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就在這長大,後來北漂。那我要談的是今天聽到渡邊先生的演講,加上過去也拜讀渡邊的著作,我感動的就是,在地方創生時去找源水的活源,很開心看到雲林溪目前已經跨出第一步,但好像都是在狹義的雲林溪,沒有看到整體。所以,今天聽到整體非常重要,還有人本思維,以文化為觀點,貼近親河力的想法,這是我們期待看到的。我也很慚愧,因為北漂嘛,每次回來都放個砲就走了,我會開始投入這個行列的。

日日田職務所 高慶榮
我是從桃園大溪過來的,我有閱讀渡邊老師的書,我在地方關注河川行動時,也會用渡邊老師的書在做地方的溝通。我們台灣的河川一直以來就是把人跟河的關係拉得很遠,用高圍牆區隔人跟水的關係。我想問,在源兵衛川重新啟動人跟河的關係,會不會遇到開始有討論安全、意外的問題,或是曾遇到孩子們在親水過程中有意外?當然,我認為安全是大家應該要自己注意的事,但是當這問題被放大質疑時,如何處理?不知道源兵衛川有沒有遇過類似的事情,或是怎麼去改變這個思維?

社大全促會 楊志彬
我剛剛在聽大家陳述雲林溪,第一位發言的夥伴提出六項問題,其實這六項都很精準,一定是投入很多觀察,希望雲林溪變更好。

首先,有人可以這麼快提出問題就很不容易了,那我就馬上浮現,去年有次我晚上來這,莉婷帶我去看雲林溪守護聯盟,有三個局處的人來,這很不容易,雖然跟公部門多少都有些張力,但這能有三個局處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雲林溪已經走到一個程度,公私協力到了一個基礎。再來,雲林溪有進入居民的生活中心,所以有很多人願意討論。

那再往前走,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因為簡單的解決了,接下來都是困難的問題,跟公部門也不會因為整治好了就永遠幸福快樂,只要有跨局處的課題,就會有新困難。那往下,怎麼持續性保持讓大家越來越願意去談論它?越來越困難,那雲林溪的平台、公共生活怎麼去保持活力?這就是可以跟源兵衛川繼續做對話的,他走了三十年,越來越好,那台灣好不容易有些成果,常常有時候又不小心走上歪路。

十年前我們跟黃世輝老師去源兵衛川,有兩點讓我感動,第一個是他的起始點「髒亂」的部分跟台灣很接近;第二是他可以走二十五年,可以那麼成功,但在台灣會有斷裂的問題,現在雲林溪很棒,往下走怎麼累積?

渡邊先生已經三年沒有來台灣,我從前天開始到現在,我始終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他是行動派,遇到困難要保持行動,在行動中處理組織問題、面對歧見,不要在前面空想太久,那什麼樣是在行動中處理困難、做組織、思考組織,這些問題大家或許可以好好想想。我舉例,或許可以請渡邊先生多談談,像是雲林溪現在的問題,可以如何去回應?

像是全促會就是在組織上耗盡很多力氣,我們一直覺得這是我們的能力、優勢、我們該做的事,但渡邊說GW有二十幾個組織共八千多個人,他們很少或從來沒有全體開過會,就是用小組的方式去推動,在行動中促進活力,而不是要大家練習做組織,為做組織而組織,那我在面對問題時,我就想去思考,怎麼在行動中做組織?

城谷設計 雲鵬

照明部份原先是比較低的亮度的,但沿線的里長來跟我們反應,就只能把民眾常走的路線亮度提高,這是可以解決的,透過迴路的設計可以做控管。另外,在市區段,中山路、行乞紀念館到中正橋這段,也許這段可以延後切斷的時間,一方面可以節約能源,另方面可以維護生態,將帶回去跟管理單位討論。

經典工程顧問公司(女)
希望多了解跟政府的互動,例如文化聯盟、或是在三島,跟政府關係,有時候公可能不太想理我們,那是什麼關鍵點,「公」會願意進來。

副處長

承辦

一開始就是被戳一下、被戳一下,但就是一直在溝通,原來是覺得混凝土橋不錯,到現在有改善,就是觀念不同,我們在做基礎工程,如果設計、施工、維護管理階段,都有想到鄰近的住戶,在地的NPG團體、專家來跟我們說想要什麼,這個做出來會更有意義,那工程思維是,工程效益、民眾防護、防汛安全,但這幾年包含社大、聯盟這裡,都會提到需要什麼,我們就會放進來,也感謝大家不嫌棄啦,以及規劃設計、施工單位願意不斷的接受調整。

渡邊

只要做新的事情就會產生新的事情,所以不做比較輕鬆,因為我們已經開起了一個新挑戰,自然就會有些新的問題產生。剛有提到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是說,整個河川的整備、治水的部分已經做到現在這程度,已經快完了,對公部門來說,也許會想我都做完了,接下來就交給你們處理,如果是這樣,其實是逃避,公部門去把河川整理好,就像是生了一個小孩一樣,這小孩不管長得好或不好,我們都要好好教育他,把他養大成人,我有時候會用這個比喻,那就是,在水泥裡放進靈魂,所以這將來能否作為留給後一代人的寶藏,我們這代人做的事情是關鍵。

因為設施做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進入第二階段的開始。所以既然我們生了這小孩,這小孩就是公部門、居民、專家要共同承擔的責任。如果只有抱怨,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如果NPO組織說,我們希望河川未來可以這樣那樣管理的話,公部門就要跑在前頭,處理這個問題。我在台灣看到很多情形,像是這種公共建設、公共河川,都是由政府出錢處理的,在GW三島裡,我們不是這樣論述這件事的,當初可能是很多居民認為我們想要有一條乾淨的河川,公布們也很認真幫我們完成這個河川的營造,我現在講了可能你們聽了有些矛盾,一開始我在講,我們一點一點把城鎮的小部分用我們的力量改造,好像這其中沒有公部門的介入,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做了12個小公園,我們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跟公部門拿錢,如果真的要由公所發包來做,可能要花上1億五千萬的日幣,而我們所花的就是啤酒跟,因為啤酒一瓶是340日幣,算一算可能五萬日幣而已,那為什麼由公部門發包需要一億多,我們就是啤酒等五萬就可以解決?公園裡面需要花,花要從哪裡來?如果是我們自己的話,公園需要種花,我們就去跟花店商量,他們要丟掉的話就給我們,我們就拿去種,結果它也活起來了。要種樹,我們有跟市民討論,你們想種什麼樹?市民回答希望有鳥來,所以種的樹必須要有果實,鳥才會來,我們就問他你們家有沒有會結果的樹,很多人舉手說我們家有,以下是開玩笑的,我們有拜託園藝商,到每戶人家偷他們的果實,我們請傢俱公司幫我們做公園的傢俱,我們請做水電的公司幫我們裝水管,所以我們在這團體中,我們是在詢問大家各自可以做什麼?各自遇到什麼問題?各自有什麼解決方法?那可以做的就去做了。像是要澆水曜水管,那做好了公部門要做什麼?那將來澆水的錢要公部門出啊。意思是說,不是碰到所有問題都要公部門解決,但是如果這件事情我們全部都可以自己解決的話,那就不需要公務員了。你們有在生氣嗎?還是請你們假裝睡著好了,總之我們希望稅金不要浪費。

所以接下來階段的社區營造,雖然由市民開始,市民希望變成什麼程城市,就開始努力來做,在我們組織中,其實是有針對三島市做很長期的規劃,規劃中,我們大概規劃了一百個點,希望可以花三十年的時間完成這一百個點,這每個點都有畫圖也有做預算規劃,原先預計50年可以做完。現在過了三十年,已經完成70點,預計再五年可以完成。

剛剛還有提到照明問題,在我們援兵為穿,因為希望有螢火蟲所以我們援兵為穿幾乎沒有照明,因為大家都知道援兵為穿沒有路燈,所以大家晚上要去走就會自己帶手電筒,但還是有市民會去跟公所抱怨,那最近也跟他們談了一些。

有一種燈,他會亮,但是對螢火蟲來說,會覺得他不亮。另外一種就是蝙蝠,他也是一個夜行性的東西,跟我一樣。

剛剛的設計裡,橋是亮的,那如果是亮的,蝙蝠是不會過來的,蝙蝠他在晚上會在水面的地方飛行,他一個晚上可以吃掉一千隻昆蟲,因為橋上有點燈的關係,蝙蝠就不來了,不來吃昆蟲,害蟲就會變得非常多,後來大家討論就會發現說,其實有一種燈,是蝙蝠不會感覺他有亮的燈,所以就把它改成那種燈,蝙蝠就照樣會來了。

所以在解決這問題時,不是都交給公部門處理,而是市民直接也可以跟專家做討論,找到可以解決的方法。援兵為穿在做的時候,針對援兵為穿的安全性其實討論非常非常多,為什麼呢?因為援兵為穿是一條灌溉用的河川,所以真正的使用者其實是從事農業的人,公部門是監督者,如果說這邊發生問題的話,只要出了什麼問題,公部門的作法可能就會是禁止大家進入河川,在援兵為穿裡面其實是河川裡有放了一些石頭,以便大家可以走在那個石頭上。在援兵為穿裡放石頭時,本來設計上應該會每顆石頭是等距離的擺放,我們是故意讓他變成不是等距離,讓他不好走,因為不能閉著眼睛走,就會小心的走,就會安全,你如果用跑的就會掉下去,就會不好,就會受傷,因為這樣就必須慢慢走,所以老年人也可以走。所以像這樣的事情,都是大家構想、經過很多討論,去做的決定,河川的石頭高度大約是35公分,為什麼是35公分,就是當一兩歲的小朋友在上面走的時候掉到河川裡也沒關係的,下次你們去的時候就可以一直走,從下游走到上游,石頭的高度最高的大概1.5公尺,有一段援兵為穿的石頭高度是1.5公尺,相當高,那個地方就是讓大家不要走進去河川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是魚產卵的地方,

我問他說這樣不是容易掉下去嗎?但他說

1.5公尺的的寬度會比較寬,所以他是不容易掉下去的

另外,有提到顏色的部分,因為三島市的石頭,其實是火山熔岩的顏色,所以大部分是黑色跟紅色,黑紅就成為三島市在設計時的主要顏色。

我剛剛介紹的三島市的河川營造的東西,有提到面的部分,從點到縣道面,我們希望成為回郵的環境,從街區走到河川,這樣的規劃大家可以參考,我看起來好像是做了偉大的事情,但其實也還好,就給大家參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