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流域花蕊》以「微水力發電」為主題,透過政府政策、民間實作、企業與社區投入等多元視角,帶領讀者認識臺灣微水力發電的現況、挑戰與未來發展潛能。
臺灣地勢陡峭,河川流急,水力資源豐富,自1905年龜山水力發電廠啟用以來,水力發電的型態與規模不斷演變,從早期的大型壩體式水力發電廠,到近年來愈加受到重視的小水力與微水力發電設施。這些小型發電系統利用河川、灌溉圳路、管渠等水道,以水量或高度差發電,相較於大型水力發電,對環境的衝擊較小,並能更貼近民眾日常生活。
目前,臺灣的微水力發電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共同管理,能源署主責再生能源發展、台電主力水力發電和電網相關政策與技術,而依據不同區域條件,亦有相應部門主管與政策支持,例如水利署主管河川型小水力、農水署主管農田水利圳路之小水力、水保署主管水保用地相關設施如攔沙壩等小水力,台水則有淨水廠作為小水力發展場址的案例。
此外,民間企業與社區亦積極參與,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微水力發電模式。花蓮農村矽谷實驗室的洪建龍策略顧問長期輔導水保署農村再生計畫,協助社區發展微水力發電;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則結合國內外從事小水力發電之各界人士及業者,營造小水力綠能產業環境,擴大小水力發電的規模。
水與電在當代社會中,幾乎可說是所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隨著永續概念的興起,無論是在水資源的再利用,以及國家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對於綠色能源的重視,微水力發電成為政府與民間的重要選項之一。
社區型微水力發電,由地理位置及水資源取得來說,微水力發電所運用的水資源經常與社區用水更為緊密相連,有助於在生活中鑲嵌進人與水的互動關係;而在社區型微水力建置過程中,也需要進一步聚焦在地社會文化、產業經濟等面向對於水電使用的期待;而若能搭配社區微電網的整體規劃,更能提升社區的能源韌性,於災時或大電網受損之際,維持社區基礎的用電需求。本期收錄兩篇導言五篇文章。兩篇導言呈現本期流域花蕊編輯過程中訪談公私部門的內容整理,以及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投入微水力發電探討之所思;五篇案例文章則期帶給讀者對於微水力發電的了解:國立臺北大學簡佑丞老師探討臺灣水力發電的歷史脈絡,提供讀者更宏觀的視角;透過三篇為微水力發電案例,呈現社區與企業不同的發展經驗——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強調護持在地社區能源韌性,推廣自發自用、以社區為本的微水力發電;恆水創電股份有限公司於宜蘭安農溪萬富圳設置臺灣第一座河川微水力電廠,不僅生態友善,並將所發出的綠電賣給企業;探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見微水力發電在台灣的潛能,運用自身專業賦能社區,協助社區共商共決,推動社區微水力發電的規劃與建置;最後,流域學校舉辦的「水宜蘭——2023宜蘭流域地方知識學高中營」當中,小水力發電成為小組討論的重點題目,文本中分享青少年如何透過創意,將小水力發電議題以互動遊戲的方式呈現,反思人為設施對於環境的影響。
*備註:
流域花蕊文章中將彈性視表述對象與語境而使用「微水力發電」或「小水力發電」。依據民國112年修正之能源署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裝置容量未達二萬瓩(MW)即稱「小水力發電」,不過社區就實際可投入的水利環境,如於農圳上裝設的機組,裝置容量普遍為數瓩(kW)至百瓩,因此習以「微水力發電」稱之。民國114年公布當年之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小水力發電新增1-100瓩費率級距,顯現政府與社會逐漸重視「微水力發電」的發展。
1000 瓦 (W) = 1瓩 (kW,千瓦) = 1度電
1000 瓩 (kW) = 1千瓩 (MW)
1000 千瓩 (MW) = 1百萬瓩 (GW,慣讀原文Gigawatt)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推動社區型微水力發展歷程
2023.05-2025.04 全促會承辦國科會「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簡稱淨零沙盒計畫),陪伴「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探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社區推廣、發展微水力發電。
2023.10.27 微水力發電共學會,於初英山協會微水力發電論壇後舉行,與關注微水力課題的社群交流台灣微水力發展現況及限制。
2024.01-02、2025.01 訪問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能源設置推廣組、經濟部水利署水文技術組、臺灣電力公司發電處、拜訪農業部農田水利署綜合企劃組,認識及釐清當前微水力政策各部門權責及發展方向。
2024.03.06、2024.03.28 訪問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洪正中理事長、農村矽谷實驗室洪健龍老師,了解民間夥伴對於微水力發電的願景,釐清當前推動微水力所面臨之重要課題。
2024.08.28 與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合辦「2024全國水圳會議」,於會議中,初英山協會宣示邀請民間社群共同籌組「微水力發電社區推動聯盟」。
2024.10-2025.01(2024.10.04、2024.10.29、2024.11.21) 促成民間社群與農田水利署定期召開平台會議,尋求更友善社區於農圳設置微水力發電之條件及規範。
2024.11.09 「微水力發電社區推動聯盟」首次召集 9 個社區的夥伴,建立交流平台,分享各自社區微水力推動情形。
2024.11.28 訪問臺大水工試驗所劉宏仁博士,強化對於研究單位投入微水力發電課題研究重點的認知。
2025.01.13 第四次農田水利署平台會議,公私部門共同現勘高雄市美濃區獅子頭圳微水力發電公民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