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流域走讀】雙和界河瓦磘溝的走讀與反思

為因應都市急遽成長、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間關係疏離等問題,永和社區大學2010年起即與在地專業者、團體,共組「生態雙和願景聯盟」,針對雙和因快速發展而造成的都市問題,提出因應與解決之道。守護瓦磘溝也是其中一個行動,後續成立的「瓦磘溝願景社」亦針對瓦磘溝更美好的未來發展畫出藍圖。

人與溪流的關係可以如何拉近?2021年5月3日【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計畫】(*註)的部分合作社大一同參與了永和社大「生態面面觀」課程黃瀚嶢老師的瓦磘溝走讀活動,全促會希望透過此活動,讓社大夥伴了解永和社大如何將社大課程融入在體制內課程,並學習都市型流域的導覽可以如何進行。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帶領大家貼近觀察瓦磘溝之外,一同思索都市河流與人們的關係與距離。

黃老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參與者近身觀察這條劃分中、永和界線的溪流,提醒參與者可以觀察溝裡與溝外的樣貌,可以關注水何去何從、河岸如何利用以及景觀生態為何。實地走訪會發現,瓦磘溝周遭的綠帶公園呈現不連續區段形式,其中還有菜園、花園、停車場以及資源回收場等多元樣貌。從生態系服務的觀點來看,河流帶給人們什麼?過去瓦磘溝有供水的功用,現在則有泥沙、水質的調節,以及帶給人們啟發:因為有瓦磘溝,周遭的居民可以在這裡休憩、種植與停車,甚至得以刺激美感與想法(例如:周遭的公園充滿美化的彩繪)。

途中,黃老師提到瓦磘溝的其中一條支流遭到加蓋,但現場仍可以明顯看到建築、道路因為支流而蜿蜒,就此產生的都市紋理可以發現:河流的行蹤不會因為加蓋而被抹滅,都市因歷史條件層層堆疊長成現在的樣貌。黃老師在導覽中提醒大家,思考河流帶給我們的贈禮為何?正因為過往的爭取,瓦磘溝沒有遭到加蓋,人們得以在河流撐出的綠帶空間有更多的可能。

黃老師在導覽過程中側重於「如何導覽一條都市型河川」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會選擇不同的方式導覽,從觀察引發注意力,以此連結河流與生活,促使聽者反思河流與自身的關係,進而產生地方認同、觸動更深入的討論。導覽結束後,社大的夥伴齊聚分享,也紛紛提到河流在城市發展中被遺忘的案例,而藉由學習設計,揭開河川的身世,將之與人的生活及情感記憶連結,是滾動公民力量關注、守護河川的方法之一。

延伸閱讀:《我家後巷有小河 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

*註:【社大與十二年國教計畫】為全促會於2018年開展的教育部補助計畫,橋接社大與體制學校的同時,將社大長期累積之地方知識帶入十二年國教的課堂中,並串聯區域內的學習資源,進而達到開門辦教育的目標。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